8年老亿乐社区赞最新下单网址:https://sq.mubail.cn  ,请猛戳这里→点击跳转

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,留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,这一天许多博物馆会向大众免费开放 ,还会举办纪念活动 。自1977年设立以来,博物馆日已经走过48个年头。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,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 ,向过去追问一个未来。

你对哪座博物馆印象深刻?是否还记得在博物馆里感受过的震撼?在博物馆日到来之际 ,为大家奉上一份博物馆书单,献给每一位喜爱博物馆的朋友 。

博物馆书单|走进博物馆,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  第1张

《金石书画漫谈》

启功/著,文津出版社 ,2024年3月版

博物馆里常见的书画碑帖该怎么看?历朝历代的书画成就要如何评判?作者提出,“文人画是案头的诗,工匠画是墙上的史” ,只有读懂了金石书画,才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。

作者启功是雍正帝九世孙,曾因家道中落辍学卖画 ,后来师从齐白石等大师,靠着临摹故宫藏品自学成才,能写擅画 ,后来成为中央文史馆馆长。书中还附上了他的书画作品二十幅 ,方便读者对照临摹 。

启功曾提出古代绘画研究的两种误区:其一是“太窄 ”,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研究画家就只研究一家 ,殊不知一位画家不是孤立存在的,必定与当时的环境与时代有关;其二是“一味迎合古董商的标准”,不知道书画鉴定是“三分看纸墨 ,七分看人心” 。

博物馆书单|走进博物馆	,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  第2张

《望长安: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》

霍宏伟/著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24年5月版

“西北望长安 ,可怜无数山。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 ”这是辛弃疾的名句,也是今天数以千万计流落海外的文物们的写照 。

本书作者霍宏伟是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院长 ,一直致力于海外博物馆中中国文物的调查与研究。书中详细介绍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、英国大英博物馆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、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、日本泉屋博古馆里的中国文物。它们如何去到那?如何被解读?又为何被喜爱?当这些文物在博物馆里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时 ,它们同样也是一段文明曾经遭受浩劫的证据 。

博物馆书单|走进博物馆	,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  第3张

《博物馆寻美》

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/编 叶朗、顾春芳/主编,译林出版社,2023年5月版

如果你想足不出户逛遍全球顶级博物馆 ,这本书无疑是个完美选择。书中详细介绍了包括卢浮宫、梵蒂冈博物馆 、大英博物馆 、奥赛博物馆、冬宫等在内的11座顶级艺术圣殿和它们的镇馆之宝。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《蒙娜丽莎》、莫奈的《睡莲》和梵高的《星空》等等 。

这些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艺术品。大英博物馆的穹顶,玻璃与钢铁编织,带有殖民时代的荣耀与争议;梵蒂冈博物馆的长廊 ,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螺旋楼梯隐喻“通往天堂之路”。作者除了来自北大 、清华的教授,还有国际策展人 。

有些地方也许我们此生没有机会一一造访,但在书中可以自由行走。也许当我们有一天去到那里 ,会发现这些珍品背后的心跳,我们早就在书中感受过。

博物馆书单|走进博物馆,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  第4张

《拾光记:考古打开的时间胶囊》

丁雨/著,文津出版社,2024年12月版

中国考古学历经100年 ,各大发现震惊世人,而文物始终沉默无语 。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丁雨在书中详细介绍了20个考古展,从良渚、三星堆 ,到丝绸、陶瓷,不同主题,不同侧重 。例如还在挖掘的三星堆 ,自1986年初次出土,那些巨型青铜面像 、轮形器、青铜神树和神鸟就一直被大众津津乐道。《哪吒2》里结界兽的形象还融合了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经典特征:大眼、粗眉和独特面纹。

在博物馆的聚光灯下,这些展览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努力 。丁雨形容 ,考古人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仿佛某种近乎“双曲线”般的绝望努力——虽然永无相交,但求无限靠近。而走进博物馆的我们,打开时间胶囊就会发现 ,人类创造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。

博物馆书单|走进博物馆,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  第5张

《凡尔赛宫》

【法】桑德里娜·罗森伯格/著 柯梦琦/译 ,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·后浪,2023年11月版

“一座凡尔赛宫,半部法国历史 。 ”

读懂凡尔赛就会明白 ,奢靡如何成就文明,废墟如何重生为史诗。这是一本精美的图文集,获得凡尔赛宫官方授权 ,书中有400余幅高清彩图,20张全景拉页,绝美视觉搭配言简意赅的文字 ,带你穿越时空,沉浸式体验欧洲宫廷的奢华与历史。

国王的版画师在绘制凡尔赛宫时,曾形容它是“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 ” 。即使你未曾去过 ,但只要翻开这本书 ,便会发现这样的盛赞并不为过。随书还附赠凡尔赛宫大事年表 、王室谱系表和详细地图,适合艺术爱好者、旅行达人和对法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。

博物馆书单|走进博物馆,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  第6张

《博物馆简史》

李翔、一森/著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·广雅 ,2024年9月版

今天我们似乎已经来到了属于博物馆的最好的时代 。大家愿意走入其中,欣赏和学习那些承载着艺术 、历史、文化信息的展览品。然而,博物馆本身还是那么年轻的存在 ,针对博物馆的研究更是晚于博物馆百余年才出现。

博物馆在18世纪曾是一座知识神殿,暗藏启蒙运动的火炬;一战期间是战火中的庇护所,保护人类最后的体面;后来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成为了令人震撼的展品 ,一次策展甚至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;今天的博物馆则是在商业化和纯粹性中探索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。

如果你是文博爱好者、设计师或策展人,如果你走进博物馆不仅想要了解其中的艺术品和文物,这本书一定不要错过 。

8年老亿乐社区最新下单网址:https://sq.mubail.cn  ,请猛戳这里→点击跳转